2019年—2023年,补血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由22.34亿人民币元增长至24.73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57%。头豹研究院预计2024年—2028年,补血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由25.41亿人民币元增长至31.11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5.19%。
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7亿,同比增长3.33%,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国民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随之持续增长。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更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贫血等问题,补血保健食品的消费频率更高。此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更愿意投资于健康产品和服务,以提高生活质量。
在保健食品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认知有限的背景下,补血保健食品的占比下降意味着吸引力相对减弱,致使2022-2023年规模出现小幅下滑。
2022-2023年中国补血保健食品的累计获批注册数量从238增至247件,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从1.21%降至1.19%。这一时期,尽管补血保健食品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在整体市场中的比重下降,体现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功能认知的局限性。随着其他类型保健食品的增多,补血保健食品的可替代性增强,致其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此外,消费者对不同功能保健食品的认知有限,易受到市场宣传和广告的影响,选择范围的扩大使得补血保健食品的吸引力相对减弱,致使市场规模出现小幅下滑。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8-9月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食品的销售均价分别同比增长1.85%、4.67%。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既扩大了市场的覆盖范围,又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频次和单次购买金额。并且电商平台可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和个性化的推荐算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动高端保健食品的销售,带动整体销售均价的提升。补血保健食品也将从中受益,价格提升将促进了市场规模的增长,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安全性的高度关注,有望推动补血保健食品的质量提升,从而推动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3年论文披露,从居民购买保健食品的重视因素来看,产品功能占41.0%,安全性占31.5%,产品成分占12.9%。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促使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推出更多高质量与高功效的产品,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推动补血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行业是保健食品的细分赛道,竞争激烈,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参与公司背景多元。
补血保健食品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同仁堂等;第二梯队公司有东阿阿胶、哈药股份和九芝堂等;第三梯队有海王生物、仙乐健康等。
得益于较强的研发创新力和深厚的品牌力,同仁堂在补血保健食品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截至2024年8月同仁堂已获的补血保健食品累计注册量达14件,在平台销量前20的商品里占70%,均领先于其他公司。一方面,公司拥有补血保健食品的注册批文表明公司在补血保健食品领域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能力,而较多的累计注册量体现同仁堂在补血保健食品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公司旗下品牌商品的销量表现突出表明市场对该品牌的接受度高,同仁堂在销量领先的补血保健食品里的高占比凸显其在业内极具竞争力。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是构成其市场增长力的关键因素,同仁堂在两项维度上均表现出色,因此在补血保健食品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从第二梯队典型公司看,截至2024年8月东阿阿胶和哈药股份的补血保健食品累计注册量均为4件,销量最优的商品未进前20;九芝堂累计注册量仅2件,在平台销量前20的商品里占15%。相比第一梯队企业在研发创新力和品牌力方面均表现出色,第二梯队在两项维度上存在明显的分化。东阿阿胶和哈药股份虽在研发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但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而九芝堂在业内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但品牌影响力较强,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研发能力的不足,通过品牌信任和市场口碑吸引消费者。
根据公司公告,2023年同仁堂的毛利率46.79%,不及奇正藏药83.92%和双鹭药业81.38%。尽管同仁堂在业内最具竞争力,但毛利率相对部分中下游梯队企业仍然较低。未来,如果中下游梯队的企业能够分出部分资源,加大对补血保健食品业务的投入,毛利率或将转化为业内的有效竞争力,现有的竞争格局或将改变。
根据公司公告,2023年同仁堂的销售费用率19.24%,不及奇正藏药47.81%和益佰药业43.91%。同样地,同仁堂在业内竞争力突出但销售费用率相对较低,以奇正藏药和益佰药业为代表的中下游企业销售费用率更高,体现后者在市场推广和销售网络建设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未来,如果中下游梯队的企业能够加大对补血保健食品业务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网络建设,提高销售费用率,或将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